介绍: 这部1968年的电影是乌克兰诗电影****的集大成之作,导演LeonidOsyka堪称使用长镜头和远景镜头的大师,其中一个长达12分钟的描写…… 更多石头十字架介绍
石头十字架原名:Каменный крест,又名Kamennyy krest、The Stone Cross
这部1968年的电影是乌克兰诗电影****的集大成之作,导演Leonid Osyka堪称使用长镜头和远景镜头的大师,其中一个长达12分钟的描写一场聚会的运动长镜头绝对能和匈牙利扬索的作品相媲美。
发布于1968年。由Leonid Osyka执导,并且由编剧Иван Драч、Василий Стефаник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Даниил Ильченко、Борислав Брондуков、Иван Миколайчук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1968公映的电影。
豆瓣评分6.7,算是一部中等的电影作品,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类型为剧情的电影。创作于苏联地区,具有乌克兰语语言版本。
佛系影视暂时没有为您收集到在线或者下载资源,我们将会努力的寻找,请您继续关注。
豆瓣评分6.7,算是一部中等的电影作品,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以上信息由佛系影视提供
Ьь
观于北京电影节,知道为啥简介啥都没写吗?因为实在没啥可写。看样子是十九世纪末乌克兰小富农攒了一辈子钱想去新大陆的设定,耕地十分钟,和小偷说废话二十分钟,然后就是一个小时情绪变化无常的送别宴,最后在风雪天(雪是哪儿来的)离开,感觉就是拍了一场吐槽集。
假迷影真胖叔
4.0。*******在线俄文机翻中文。1.弥补11th BJIFF错过的巨大遗憾。2.夜行-对谈-聚餐-送别,共四处场景,展现的是乌克兰农村的宗教信仰与民风民俗。3.运动长镜头对比杨索没有任何意义,在*作和执行难度上差好几个级别。4.运动大远景和近景特写值得一看。
杨小槑
#BIFF11# 说实话给我看懵了。首先简介里那个12分钟神似杨索片段的营销话术就太扯了,仅仅是跟随人物视点的平移而已,群众多是原地站立的对谈。关于石头十字架的象征性存在真的有通过任何视听语言表现出来么,大量简单的固定长镜与民俗唱段,除了开场颇为惊艳的歌鸟视点外,诗电影的韵律也都是空谈。
胤祥
#11th BJIFF# 乌克兰诗电影。7分。剧情简介根本瞎写,杨大爷调度比这个复杂多了……以及我等着看他穿**帮,果然画面右边轨道露出来了至少一次吧。当然摄影还是挺厉害的,造型光尤其是侧光侧逆光真是一绝,群众场面其实更多是布鲁盖尔那个构思路子,有些构图也是可以追到杜甫仁科那儿去。查了一下片子居然是改编自一个西班牙短篇小说,这个本土化做得相当厉害了。
西瓜大侠女
“农民和国家都不行,都不值得期待。” “蝗虫没了,小麦也没了”……宗教和民族、民俗意味很浓,好像也没什么看不懂,但也不能说看懂了,也不是很震撼,反正是没睡。扬索不扬索的,我也不知道。就是那个**说这些台词,应该还挺大胆的吧?我就是来学习到底什么是乌克兰诗电影的,看完更迷惑了。就像是一个多思之人的呓语,所有心理**都说出来?开头鸟和马那里比较高深的样子,后来抓小偷邻居来家里围观喝酒要亲吻手太尴尬……告别宴上音乐歌曲民族特色很浓,可惜黑白的也没层次。但老头一家子为什么要去加拿大啊?新彩云的超暗高糊版,果然。我的今年北影节倒数第二部,不能结束在这里!又买了晚场最后一张。天幕新彩云超级巨幕厅。检票眼镜小哥意外真好,应要没有撕票根。二成左右满。11th BJIFF D14-27
日灼
镜语无非在表达贫瘠的土地与生存的困境,朴素的道德和被迫的告别,插在泥土里的石头十字架是在这片土地上抗争过的精神纪念碑。另外斯拉夫民谣天下第一。
魏伊南
1968年如此**的电影,苏联人的“加拿大梦”,用一身礼*置换民族*装,“这里的国家和人民都会失败”,西方在路的前方,石头十字架熔炼的家国民族留在身后,离别之痛。送别宴长镜头杨索味不是很足,因为镜头变焦内含的剪辑没有呈现,但却实实在在发现了类似贝拉·塔尔的风格:静止人脸的使用、音符结构循环往复的配乐、向未知之地的迁徙,都让我想起那位匈牙利后起之秀。虽然中间蠢蠢欲睡,但整体还是非常惊艳的。
侯磊
非常先锋的艺术电影,不知为什么,六七十年代东欧和独联体国家,都有空间来创作这类艺术片。
呆
小小的村庄中发生的对未知的奔赴,夹杂着希望与绝望。一场流浪被赋予了殉教般的壮烈和不安,自己给自己架起的十字架似乎是对被迫离开信仰之地的失望与悼念。#BJIFF11-6
黑特-007
【2021北影节】四部诗电影中唯一的“评分暂无”是有原因的XD食之无味,弃之可惜